台湾av四级老片|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五月|久久午夜夜伦鲁鲁一区二区|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啟航學校 > 考研自習室 > 2020年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0年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時間:2025-07-20 欄目:志愿報考

金屬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新創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創建者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冶金學家李薰先生。現任所長左良教授。經老一輩科學家和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屬所已經發展成為我國享譽海內外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也是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

自2015年開始金屬所研究生教育歸口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培養和授予學位。

金屬所以“創新材料技術、攀登科技高峰、培育杰出人才、服務經濟國防”為使命。以高性能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這些材料的結構、性能、使役行為及其防護技術,并注重材料制備、加工及工程化研究。金屬所已初步形成基礎、應用、開發的新格局: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以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金屬腐蝕與防護實驗室為核心,瞄準國際前沿,解決重大的學科問題。應用研究以沈陽先進材料研究發展中心、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為核心,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關鍵性的技術問題。

金屬所研究生教育堅持“質量第一,精品教育”的教育理念,培養質量位居同學科前列。1997年獲準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授予博士及碩士學位。在2003年、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質量評估中,金屬所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綜合排名均列全國第二,在2017年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設立于1989年的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是授予中國科學院在學研究生的最高榮譽,至今金屬所有30人獲此殊榮,居全院研究所前列。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金屬所共有11篇論文獲獎。

金屬所有高水平的導師隊伍,現有碩士生導師200余名,博士生導師107名,兩院院士6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3名,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6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支持者7名,“萬人計劃”支持者15名,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支持者45名;有充足的科研經費和配套齊全的科研儀器設備;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大學、學術團體和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合作交流關系;具有濃郁的學術氛圍和寬松的學術環境,是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和深造的理想選擇。

金屬所還為在學研究生建有配套良好的學習、體育、文娛、生活設施和標準間公寓,設立了各類研究生獎學金,其中獎助學金總額碩士生最高4.5萬元/年,博士生最高7.6萬元/年。

有關招生簡章、政策、要求等信息將在金屬所研究生教育處和中國科大網站上公布。

Ⅱ聯系方式

地址:沈陽市沈河區文化路72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生教育處

郵編:110016

聯系人:侯老師馮老師

電話:024-83970080 83978749

傳真:024-23842016

網址:www.gs.imr.ac.cn,www.imr.cas.cn,yz.ustc.edu.cn

E-mail:imryzb@imr.ac.cn

QQ群: 127984993

微信公共平臺(IMRYZB)

招生專業、方向及導師

序號學科專業名稱(代碼)研究方向導師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部
01薄膜中的交換耦合、磁電耦合及其輸運性質劉偉張志東
02磁性相變的中子散射研究*李昺張志東
03鐵電薄膜和器件的制備與評價胡衛進張志東
04磁性納米材料的電磁性能*李達張志東
05功能薄膜材料的拓撲與物理性質馬嵩張志東
06磁性材料中的拓撲組態和輸運性質趙新國張志東
07功能材料中的相變和電輸運性質任衛軍張志東

材料結構與缺陷研究部
08基于像差校正電子顯微分析的材料基礎科學問題研究馬秀良
09功能氧化物量子材料的構筑以及結構與性能關系研究*朱銀蓮
10鈣鈦礦氧化物功能薄膜亞埃尺度的界面結構特性*唐云龍
11金屬腐蝕基礎科學問題的透射電子顯微學解析*張波馬秀良
12鐵性氧化物薄膜結構與物理特性的多尺度計算陳東王宇佳
13界面原子電子結構與材料物性*陳春林
14金屬材料熱力學問題建模與模擬*王紹青馬尚義
15炭炭復合材料保護涂層界面精細結構*賀連龍
16高溫合金形變和相變的像差校正電子顯微學研究*杜奎

材料動力學研究部
17梯度納米結構金屬材料制備與塑性變形*盧磊
18納米結構金屬材料疲勞行為與機制*盧磊潘慶松

陶瓷及復合材料研究部
19新型微納器件材料及其使役行為與失效機理*張廣平羅雪梅

材料設計與計算研究部
20多組元高性能合金機器學習算法與應用*陳星秋
21多相非平衡凝固組織相場模擬與實驗*陳星秋陳云

聯合研究部
22催化劑構效關系研究張炳森
23多尺度催化計算模擬李波
24新型納米功能器件*韓拯

材料疲勞與斷裂實驗室
25高強度材料斷裂與強度理論張哲峰屈瑞濤
26金屬材料疲勞延壽工藝技術張哲峰陽華杰
27材料形變斷裂機制計算模擬楊金波張振軍

鈦合金研究部
28鈦基合金微觀組織演化計算模擬*徐東生
29鈦合金應力腐蝕的第一原理研究胡青苗

080502 材料學

納米金屬材料研究部
01極限尺寸納米金屬研究*李秀艷
02極限尺寸納米金屬研究*金朝暉
03納米金屬穩定性研究*盧柯
04高性能納米合金設計*盧柯
05材料素化*李秀艷
06變形納米孿晶金屬結構與性能*陶乃镕
07納米金屬的使役行為*王鎮波
08納米金屬的腐蝕行為*張波
09納米多孔金屬*金海軍

材料動力學研究部
10梯度材料*李毅
11非晶合金*李毅
12非晶態合金涂層制備及性能*王建強張鎖德
13非晶合金復合材料張海峰
14高熵合金朱正旺

陶瓷及復合材料研究部
15先進環境障陶瓷涂層*王京陽孫魯超
16超級隔熱陶瓷材料*王京陽吳貞
17新型耐高溫腐蝕陶瓷涂層*錢余海
18二維材料邁科烯(MXene)*王曉輝
19先進核用陶瓷材料*張潔王杰民

先進炭材料研究部
20碳納米材料研究*成會明
21碳納米管的制備與性能*劉暢侯鵬翔
22新型二維材料探索*任文才馬來鵬
23太陽能轉換材料與器件*劉崗康向東
24太陽能光催化材料*楊勇強劉崗
25新能源材料*李峰孫振華
26納米碳材料的精細結構、輸運性質與器件應用探索*湯代明張莉莉
27納米碳基電子器件*孫東明
28納米炭復合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曾尤

生物基材料與仿生構筑研究部
29生物基材料*張勁松高勇
30生物基材料張勁松高勇
31結構化催化材料矯義來

聯合研究部
32功能薄膜材料設計與應用研究姜辛楊兵
33金剛石薄膜材料研究姜辛黃楠
34熱電薄膜材料與器件*邰凱平
35高溫合金特種型材制備袁超

高溫合金研究部
36新型鎳基單晶合金設計與制備王新廣
37增材制造用高溫合金研發梁靜靜
38單晶高溫合金樓瑯洪李輝
39高強抗熱腐蝕單晶合金寧禮奎
40難熔金屬型芯的制備劉恩澤
41電站高溫材料的組織調控及性能優化秦學智周蘭章
42電站高溫材料的成分設計及制備技術王常帥周蘭章

鈦合金研究部
43650℃高溫鈦合金研究*王清江陳志勇
44核級鋯合金低維晶體缺陷研究李閣平
45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工藝與性能隋國鑫劉冬艷
46航空發動機用鈦合金保載疲勞行為研究雷家峰邱建科
473D打印散熱結構用鈦合金研究*楊銳吉海賓
48多功能鈦合金的橡膠特性研究*郝玉琳李述軍
49抗生物黏附功能材料制備與性能研究張興白蕓

專用材料與器件研究部
50金屬氫化物能量轉換材料及器件陳偉
51航空軸承中的疲勞磨損問題段德莉

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
52鎂合金組織性能研究陳榮石
53鎂合金熔鑄技術陳榮石馬躍群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先進鋼鐵材料研究部
01重點工程用先進鋼鐵研發李殿中
02鎳鐵基焊縫組織性能研究陸善平
03航空發動機軸承鋼新型增材制造*孫明月徐斌
04高性能索具用鋼研發與應用王培
05高端不銹軸承鋼組織演化研究與控制傅排先劉宏偉
06稀土耐熱鋼研發與應用*胡小強鄭雷剛

材料動力學研究部
07輕質材料的攪拌摩擦焊接*馬宗義倪丁瑞
08金屬基復合材料強韌化設計與制備*肖伯律王東

分析測試中心
09材料無損檢測與評價蔡桂喜張博

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
10冷噴涂增材制造*王吉強熊天英
11冷噴涂防護涂層*沈艷芳熊天英
12金屬陶瓷復合涂層研究熊天英陶永山
13復合防護涂層材料及制備裴志亮宮駿
14高溫防護涂層姜肅猛
15材料耐久性防護與工程化魏英華李京

特殊環境材料研究部
16四代核反應堆用耐高溫耐腐蝕結構材料陳勝虎戎利建
171000MPa級高強鋼的強韌化機理研究胡小鋒宋元元
18特種合金的晶界調控及使役行為趙明久
19核電堆芯熔融產物交互作用機制研究陳波梁田
20四代核電快堆包殼用耐蝕耐輻照材料設計與組織表征馬穎澈郝憲朝
21高強度耐腐蝕合金熊良銀

材料特種制備與加工研究部
22焊接質量控制技術陳懷寧陳靜
23稀土鋁合金凝固行為*趙九洲

專用材料與器件研究部
24新型抗菌不銹鋼材料設計楊春光
25聚合物載銅涂層的生物功能化研究陳姍姍楊柯
26先進核能用新型ODS鋼的研究李艷芬單以銀
27陶瓷基復合材料胡成龍湯素芳
28新型復合鋼板中的梯度界面效應研究王威
29銅合金板帶稀土凈化提高成形能力和性能的機理陳巖張士宏
30高溫合金葉片板式楔橫軋制坯的組織性能調控方法研究程明張士宏

高溫合金研究部
31高溫合金的成分與凝固控制李應舉楊院生馮小輝
32先進鎂基材料羅天驕楊院生
33變形高溫合金的冶煉工藝研究*劉芳孫文儒
34Haynes214合金及其加工工藝研究*信昕孫文儒

0805Z1 ★腐蝕科學與防護

金屬腐蝕與防護實驗室
01耐蝕涂層設計朱圣龍王成
02硬質耐蝕涂層辛麗
03熱障涂層設計鮑澤斌
04高溫氧化與防護董志宏
05新型緩蝕劑制備與性能楊懷玉
06智能電化學制造杜克勤
07微電子腐蝕李瑛馬元泰
08電化學材料制備劉建國
09儲能電池及其新材料唐奡
10新型電池隔膜材料肖偉

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
11材料的腐蝕行為與損傷評價韓恩厚
12材料的力學化學交互作用*王儉秋
13腐蝕與磨損交互作用*鄭玉貴
14耐蝕合金的電化學設計*董俊華穆鑫
15材料大氣環境腐蝕王振堯
16高性能防腐蝕涂層*劉福春
17土壤環境腐蝕與防護*孫成許進
18材料環境服役行為張志明王儉秋
19耐蝕材料電化學設計郝龍董俊華

注:

1、以上研究方向均可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2、帶*研究方向要求碩博連讀

Ⅳ初試科目

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080502材料學、080503材料加工工程、0805Z1腐蝕科學與防護、085600材料與化工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302數學二

921大學物理或922物理化學C或923材料力學或940材料科學基礎B

Ⅴ復試辦法

一、復試原則

堅持科學選拔。積極探索并遵循高層次專業人才選拔規律,采用多樣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確保生源質量。

堅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結果公開、監督機制健全,維護考生的合法權益。

堅持全面考查,突出重點。在對考生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礎上,突出對專業素質、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堅持客觀評價。業務課考核成績量化,綜合素質考核有較明確的等次結果。

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水平。

二、復試內容

為提高復試工作有效性,并根據我所的學科特點,確定復試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專業素質和能力

①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

②專業課筆試;

③專業面試;

④英語聽說能力測試;

⑤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綜合素質和能力

①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等(人事檔案審查或政審在發放錄取通知書之前完成);

②本學科(專業)以外的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學生工作、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或實際工作表現等方面的情況;

③事業心、責任感、紀律性(遵紀守法)、協作精神和身心健康情況;

④人文素養;

⑤舉止、表達和禮儀等。

三、復試形式

1、專業課筆試

①專業課筆試原則上按照專業知識綜合考試的形式進行。必答題部分是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核與測試,主要針對理工科類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選答題部分針對物理、材料、加工、化學四大學科門類進行命題,考生可任選一類回答。考試內容及參考書見下表:

名稱課程名稱參考書及編者出版社
物理類固體物理《固體物理學》方俊鑫、陸棟主編上海科技出版社
《固體物理學》黃昆原著韓汝琦改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學類無機化學《無機化學》武大、吉大等校編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類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科學基礎》胡賡祥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加工類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形原理》陳平昌、朱六姝、李贊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
《材料成形原理》吳樹森、柳玉起主編第2版

各門類參考教材可任選其一。

②考試形式為閉卷,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專業面試

①按照考生本科所學專業及報考類別分成若干相關專業組,進行分組復試。

②各專業組由至少5名相關研究方向具有副研究員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專家組成面試考核小組對考生進行面試,每組設組長1名。

③面試主要采取問答形式。主要考核考生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并對考生大學階段學習成績、科研活動以及工作業績進行考察。考試時間20分鐘左右。

④面試過程中,每位老師均要進行書面記錄。每名考生面試結束后由考核小組簡短討論后,每位主考教師當場獨立評定分數。計分原則是考生的初評分為所有主考教師給定成績的平均分。為保證各組評分的可比性,各組評分采用統一的量化標準。

⑤各專業組面試結束后,由組長組織主考教師對全組考生初評分情況進行復核,對多數主考教師有異議的考生,由全體主考教師對照書面記錄和比較全組考生情況進行充分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后重新獨立評分,按計分原則得出考生的最終專業面試成績。

⑥如需對考生進一步考查時,可再次另行組織專業面試。

3、英語聽說能力測試

①主要測試考生聽音辨義、理解日常交談內容、以及是否能運用外語知識與技能進行口頭交流的能力。考試時間8-10分鐘。

②測試分組進行,每組設兩位主考教師。

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考核貫穿于審查考生提交的相關證明材料、政審以及復試各個環節中進行。

四、同等學力考生復試

對同等學力考生,須嚴格復試。應加強對本科主干課程和實驗技能的考查,其中加試的閉卷筆試科目為2門,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由我所自行組織命題,難易程度按大學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每門科目考試時間3小時,試卷滿分為100分。加試科目及參考書如下表:

加試科目參考書及編者出版社
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科學基礎》趙品、謝輔洲、孫文山主編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材料分析測試方法《材料分析測試技術》周玉編著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五、體檢

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和教育部、衛生部制定的《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實施。

六、提交材料

參加復試的考生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①參加復試的考生應攜帶準考證、學歷學位證書原件(往屆生)和身份證(應屆本科生還需交驗學生證),備復試報到及參加復試各環節時查驗;

②本科畢業學校教務部門(或院系)出具并加蓋公章的考生大學本科課程成績單;

③政治審查材料(加蓋公章并密封),應屆畢業生由考生所在學校院系學生辦公室出具,非應屆畢業生由檔案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出具;

④反映考生英語水平的成績證明或證書(復印件);

⑤考生在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或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所獲專利、科研成果及其它原創性工作成果的證明材料原件或復印件;

⑥考生的主要獲獎證書(復印件);

⑦考生簡歷;

⑧其它有參考價值的材料。

七、復試成績及最終成績

復試成績(滿分100分)=專業課筆試成績(滿分100分)×40%+專業面試成績(滿分100分)×50%+英語聽說能力測試成績(滿分100分)×10%。

最終成績=(初試成績÷5+復試成績)÷2。

Ⅵ錄取

依據考生總成績,結合考生大學期間學習成績、創新精神和能力、綜合素質和能力及我所專業需求等進行綜合排名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報批。為保證招生質量,報批人數可小于招生計劃。

復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同等學力考生加試成績不計入復試成績,任一門加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及體檢不作量化、不計入總成績,考核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Ⅶ調劑

金屬所各專業在生源不足的情況下接受調劑。調劑信息將于復試階段在中國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線網站(http://yz.ustc.edu.cn)發布。

Ⅷ學費標準

8000元/學年。


以上是關于“2020年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的相關資訊,想要更詳細了解更多考研培訓機構的相關情況,可以咨詢咱們在線客服老師!

預約試聽

提交后咨詢老師會第一時間與您聯系!